——加强中央集权,削弱诸侯王的势力,以保证刘彻的战略企图,在全国范围内不折不扣地顺利推行。
——实行严刑峻法,规定“行留”、“后期”都要问斩,但对立功者也不惜重赏。
——加强外交活动,孤立匈奴。派彭吴通涉貊,以阻止匈奴向东发展;派张骞通西域,与西域诸国建立了友好关系,以切断匈奴右臂。“丝绸之路”从此开通。后至宣帝时还设立了西域都护,统辖乌孙、康居等三十六国,正式在西域建立行政机构。
——发展生产,增加税收,以储备雄厚的资财支持战争。如增加口赋、盐铁官营、酿酒专卖、舟车收捐、出卖爵位、以及纳钱赎罪等。虽有力地支持了战争,但也大大增加了人民的负担。
——提拔青年将领,适应新的形势。在汉初长期消极防御指导下,一批老的将领如韩安国等,始终不赞成和不适应攻势作战。李广是一代名将,历任边郡太守,战功卓著,但在大规模攻势作战中,很少建功,甚至在沙漠中因迷路而误期。刘彻为贯彻自己的攻势战略思想,打破传统框框,不拘一格地提拔人才,特别是青年将领。如卫青、霍去病出身都很卑贱,虽然他们以后都以姊或母贵而成为外戚,但汉武帝不断提拔他们,并非仅因其为外戚,更主要的是看中他们“善骑射”,英武骁勇,胆气过人,能够适合攻势作战的需要。事实证明,刘彻的作法是正确的,卫青、霍去病等在战争中都建立了殊勋。刘彻对骑兵集团的战略运用自战国时期赵武灵王“胡服骑射”以来,中原地区的骑兵已逐渐成为独立的兵种,在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增大。但在此之前,还是执行战役、战术任务。刘彻以骑兵集团作为战争的主力兵团,遂行战略任务,就中原地区来说,在中国军事史上还是第一次。
骑兵具有机动性大和突击力强的特点,刘彻在使用骑兵集团时,充分发挥了它的长处。对于它的短处,即战斗持续力稍差,则多方设法加以弥补。如寻找熟悉水草和道路的人充当向导,因粮于敌,以及携带预备马匹等。但这些措施只能在深入距离不大、战役时间不长的情况下解决一些问题。对于以十万骑兵组成的大集团,进行两千多里的远征作战,是解决不了补给问题的。为此,刘彻创造了新的办法,即以数十万步兵组成步兵兵团,掩护辎重纵列在骑兵集团之后逐次跟进,使之成为移动式的前进基地。不仅解决了补给问题,而且还使骑兵集团得到强有力的支援。有些受到损失的骑兵部队,还可以在步兵兵团的掩护下进行休整补充,以恢复战斗力。刘彻的漠北决战计划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制订的。
刘彻对骑兵集团的战略运用,在五大战役中都有所论及,这里再集中起来突出几个要点:
.各个击破
匈奴是当时的军事强国,区域辽阔,企图一口吃掉,是不现实的。只有各个击破,才能逐次肢解它。匈奴三大部中,右贤王对长安的威胁最大。刘彻于是选择他为各个击破的第一个打击对象,但右贤王人马多、辖地广,也只能一口一口的吃。所以刘彻由近及远先击突出部的河南,再击右贤王庭,然后歼灭河西部分。这不仅重创了匈奴主力,而且使匈奴的东西两部越来越远,更有利于继续各个击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