贞观十九年(645),太宗亲征高丽,驻扎在定州,只要有兵士到,太宗都亲临州城北门楼抚慰他们。当时有一个随从的士兵生了病,不能进见,太宗就下诏亲自来到他的病床前,询问他的病情,敕令州县官员给他好好治疗,所以将士们没有不心甘情愿随驾出征的。等到大军回师驻扎在柳城时,又诏令收集前后阵亡将士的骸骨,设太牢隆重祭奠,太宗亲临祭祀,为死者哀悼痛哭,全军将士无不落泪哭泣。观看祭祀的士兵回到家乡把这件事情告诉阵亡者的父母,他们的父母说:“我们的儿子战死,天子为他哭丧致哀,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。”
太宗亲征辽东,攻打白岩城,右卫大将军李思摩被乱箭射中,太宗亲自替他吮血疗伤,将士们没有不因此而受感动和激励的。
慎所好第二十一
《慎所好》篇主要是记录了唐太宗对儒、释、道三教的不同看法,告诫人们不要盲目地随上所好,做国君的人对自己的爱好也要务必谨慎。太宗认为在上位的人有什么爱好,下面的人就会大张旗鼓地附和;至高无上的国君有什么爱好,必定会在社会上形成风气。像秦始皇的非分爱好、汉武帝的求神问仙、隋炀帝的专信邪道、梁武帝父子惟好释氏、老氏,都是虚妄之事,空有其名,害人害己。太宗认为应该喜好“尧、舜之道,周、孔之教”,“君天下者,惟须正身修德而已,此外虚事,不足在怀”,正是由于当时君臣上下同心同德、去除虚妄、重视实际,所以在唐初的官吏中才能出现励精图治的风气,才开创了“贞观之治”的局面。
贞观二年,太宗谓侍臣曰:“古人云:‘君犹器也,人犹水也,方圆在于器,不在于水。’故尧、舜率天下以仁,而人从之;桀、纣率天下以暴,而人从之。下之所行,皆从上之所好。至如梁武帝父子,志尚浮华,惟好释氏、老氏之教。武帝末年,频幸同泰寺,亲讲佛经,百寮皆大冠高履,乘车扈从,终日谈论苦空,未尝以军国典章为意。及侯景率兵向阙,尚书郎已下,多不解乘马,狼狈步走,死者相继于道路。武帝及简文卒被侯景幽逼而死。孝元帝在江陵,为万纽于谨所围,帝犹讲《老子》不辍,百寮皆戎衣以听。俄而城陷,君臣俱被囚絷。庾信亦叹其如此,及作《哀江南赋》,乃云:‘宰衡以干戈为儿戏,缙绅以清谈为庙略。’此事亦足为鉴戒。朕今所好者,惟在尧、舜之道,周、孔之教,以为如鸟有翼,如鱼依水,失之必死,不可暂无耳。”
释氏:指佛教。佛姓释迦的略称。老氏:指老子。道教的始祖。
同泰寺:位于江苏江宁之东北。梁武帝普通二年(521)九月建立。本寺楼阁台殿悉仿王宫,有大殿、小殿、东西般若台、大佛阁、璇玑殿等堂宇,尤其是九级浮图耸入云表。帝尝亲临礼忏,舍身此寺,并设无遮大会等法会,又亲升法座,开讲涅槃、般若等经,后更于本寺铸造十方佛之金铜像。梁亡陈兴,本寺遂成废墟。
苦空:佛教语。谓人世间一切皆苦,凡事俱空。
侯景:字万景,怀朔(今内蒙古固阳西南)人。初为戍兵,继转附高欢。东魏时,职位通显,历任尚书左仆射、司空、司徒、大行台等职,拥兵专制河南。欢死,投靠西魏,旋又附梁,受封河南王。太清二年(548)为东魏击败,遂勾结萧正德(萧衍侄)于八月举兵反叛。攻陷台城,困死梁武帝,遂立太子萧纲为帝(简文帝)。后西征江陵失利,返回建康(今江苏南京),自立为帝,改国号汉,改元太始,史称“侯景之乱”。梁元帝自江陵讨之,败逃被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