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E CHANG NEWS
当前位置:海东KTV招聘网 > 海东热点资讯 > 海东名言/句子 >  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“子张和子夏哪个人更贤明一些?”孔子回答

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“子张和子夏哪个人更贤明一些?”孔子回答

2022-06-16 11:25:56 发布 浏览 914 次

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:“子张和子夏哪个人更贤明一些?”孔子回答说:“子张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,子夏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。”子贡又问:“这样看来,子张是不是比子夏更好一些?”孔子回答说:“过犹不及。”中庸之道是儒学的核心思想,是孔子乃至儒家立身处世的基本方法。“中”就是“无过无不及”,是“适度”,按照这个标准,超过和达不到的效果是一样的。注重人格修养的人,通常都会把气度高旷、心思缜密、趣味冲淡、操守严明作为修行标准,却也必须留意不可用力过猛,走向另一个极端。

风来疏竹,风过而竹不留声;雁度寒潭,雁过而潭不留影。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,事去而心随空。

轻风吹过稀疏的竹林,林中发出沙沙的声响,风停之后,竹林归于寂静,不会留下声音;大雁飞过寒凉的水潭,潭面映出大雁的影子,雁过之后,潭水依然平静,不会留下影子。所以君子行事也要这样,事情发生,心中浮现各种情绪;事情过后,心境随之归于空寂。

【点评】

佛家追求“心无挂碍”,认为内心没有任何牵挂,才能没有恐惧、远离烦恼;庄子则说:“至人之用心若镜,不将不迎,应而不藏,故能胜物而不伤。”意思是说:修养高尚的至人,心思就像一面镜子,对于外物,来者即照,去者不留,应合事物本身,从不有所隐藏,所以能够反映外物而又不因此损心劳神。不过对于尘世间的芸芸众生来说,总有大大小小、彼伏此起的俗情琐事,不得不去处理和应付,如何才能不让自己身陷无穷无尽的烦恼纠缠之中?秘诀就是要有一颗拿得起放得下、不凝滞于外物的心。当有事情需要处理时,就全心全意投入其中,亦会因之而有喜怒哀乐;当事情过后,就不必再前思后想、百般牵挂,这样的人生才能轻松潇洒。

清能有容,仁能善断,明不伤察,直不过矫,是谓蜜饯不甜、海味不咸,才是懿德。

清正廉明却能够包容,仁慈厚道却善于决断,明智聪慧却不流于苛察,正道直行却不矫情反常,这就像蜜饯虽由蜜汁浸渍而成,却不过分甜腻,海产的鱼虾虽然出自大海,却不会咸得难以下咽,这才是真正美好的品德。

【点评】

性格品质中的长处,有时也会成为弱点:过于清廉耿介,可能眼里不容沙子;过于仁慈厚道,可能缺乏主见;过于明察秋毫,可能变成苛刻挑剔;过于刚直无私,可能矫枉过正。完美的品德应该是符合中庸之道的。至于如苏轼所批评的,东汉明帝“以察为明”、南朝梁武帝“以弱为仁”,那就更连明智和仁慈的标准都弄错了。

贫家净扫地,贫女净梳头。景色虽不艳丽,气度自是风雅。士君子当穷愁寥落,奈何辄自废弛哉?

贫穷人家把地面扫得干干净净,贫寒女子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。这番景象虽然不够鲜艳明丽,却自有一种素雅朴实的风韵气度。可是,士人君子为何一旦遭遇穷困愁苦、寥倒落寞,就轻易自暴自弃、松弛懈怠呢?

【点评】

人活着,有时靠的是一种精神气儿,一旦缺了奋发向上的精神,破罐儿破摔,就很难成就大事。常言道:“人穷志不短。”穷困潦倒之时,更需要一种精神气概作为支撑。如果有种高贵的气质,即使无法改变物质上的处境,同样能够活得有品质、有尊严。人不能被环境打倒,能够打倒自己的,只有自暴自弃的心理。

闲中不放过,忙中有受用;静中不落空,动中有受用;暗中不欺隐,明中有受用。

您可能感兴趣

首页
发布
会员